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北大倉”春耕!在農糧重鎮,氣象保障進行時

2022/5/10 11:18:47??????點擊:
        有著“北大倉”美譽的東北,是我國最大的粳稻產區,此時正是春耕大忙時節,水稻秧苗陸續破土而出。
        今年,東北地區防疫保春耕雙線作戰壓力大,種植結構調整任務重、要求高,春季天氣又異常復雜,且存在較為少見的春濕風險。氣象部門是如何強化新技術手段應用,推進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分環節的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的?本報報道團隊實地探訪黑龍江、吉林、遼寧糧食生產重鎮,帶來春耕一線的觀察。


        黑龍江慶安
        氣象惠農“稻”路寬
        “五一”剛過,地處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的“中國綠色食品之鄉”——慶安縣,插出了“龍江第一苗”,一株株鮮綠的水稻秧苗“破水而出”,迎風站立。
        “苗真好,一點兒不缺苗!”看著眼前的情景,慶安縣東禾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負責人寇紅專激動不已,“感謝氣象部門的專業服務,不僅在選種育苗上為我們提供指導,還保障合作社聯合再插‘第一苗’,秋收后我將帶著首批稻米下江南?!?/span>
        慶安縣氣象局為合作社聯合提供水稻全生育期氣象服務可以追溯到2017年。那一年,縣氣象局在田間建設氣象監測站點,提供點對點氣象服務,保障了合作社聯合的水稻品質與數量。首批帶著氣象元素的稻米成功打入江南市場,簽下種植新訂單。自那時起,每年春季,縣氣象局都會根據農業氣象條件為水稻育苗移栽開展跟蹤式服務。
        今年2月初,寇紅專帶著新需求來到縣氣象局。他想種植成熟期更長的晚熟優質品種,希望能提供選種氣象服務。
        對此,縣氣象局成立服務團隊,對待選品種生長周期所需的氣象條件進行研究,對比歷年氣象數據,結合今年氣候趨勢,幫助合作社聯合選擇出晚熟的“松江22”和中熟的“龍稻18”兩個主載品種。同時輔助其他特色品種,確保生產出優質、特色、高效的稻米。
        以“松江22”為例,3月20日,浸種催芽,縣氣象局實地觀測苗棚內的空氣溫度和濕度,建議合作社聯合增加提溫設施,為該品種贏得足夠積溫,有效延長水稻生長期。
        3月25日,在氣象部門指導下,農戶嘗試采取水稻超早缽育栽培技術提前育苗,最早一批芽種成功播種,比中熟品種提前了15天。搶出的200℃積溫,相當延長了10天左右的生長期,最大程度滿足熱量需求,加速了育苗進程。
3月31日,采用“三膜覆蓋提溫新技術”的秧苗在東禾水稻育秧大棚里破土而出。
        4月18日,縣氣象局到大田取土測墑,對自然降水、土壤水分平衡進行分析,為水田泡田整地工作提供依據。
        4月末,首批“松江22”秧苗已達三葉一芯,進入待插秧階段,但時好時壞的天氣狀況卻讓人犯難。原定的插秧日期是否可行?為了盡快在“五一”期間插秧,縣氣象局密切關注氣溫變化,精準預報出4月30日的降水過程,提出“預計5月2日后天氣晴好,可適時開展農事作業活動”的建議。
        那天,天氣和暖,“龍江第一苗”被插進大田,水稻插秧全面展開。萬頃稻田靜待禾苗,準備迎接糧食產量的“十九連豐”。


        吉林榆樹
        氣象“良方”助減損
        榆樹市地處松遼平原腹地、黃金玉米種植帶,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連續18年糧食產量位居全國縣(市)第一。
        今年春季吉林天氣復雜。4月份是稻農育秧和管理的關鍵期,但這個月共出現8級以上大風天氣11天、倒春寒往返4次,尤其4月底至5月初受東北冷渦影響,市平均氣溫只有8.3℃,較常年同期偏低4.2℃,5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0.8℃,歷史罕見。與此同時,疫情突襲,氣象工作人員除了發布天氣預報預警和氣象服務產品、回復求助電話和開展線上咨詢以外,還要輪班參加防疫值守。
        4月27日,氣象服務人員搓著凍僵的手,到保壽鎮紅旗村徐禹慶家調研,詳細介紹近期東北冷渦帶來的影響,提出盡量少澆水、多增加稻苗苗床和棚內溫度,從而促進水稻根系發育,防止得立枯病。
        5月4日,徐禹慶看到回訪的氣象服務人員,露出滿面笑容,激動地說:“多虧你們的建議,我采取了覆蓋無紡布、電取暖以及煙熏等措施保棚溫,這次低溫沒有任何影響,避免了60萬元的風險!你們看看現在秧苗生長非常健壯,大多數達到3葉?!?/span>
        氣象服務人員總是在第一時間為農戶播種提供指導和幫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氣象專家可能無法走進田間地頭,但他們沒有缺席——選擇在榆樹電視臺錄制、播放關于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種植的講座。
“截至5月4日,全市已經完成85%的玉米播種作業,其余均為低洼地,預計5月20前全部播種結束?!庇軜涫修r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正高級農藝師張德春表示,這段時間,氣象部門與種植大戶保持密切溝通,提供了非常及時、準確的氣象服務。


        遼寧盤錦
        精細服務避春濕
        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
        在遼寧省盤錦市,3月份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8%,封凍前土壤濕度創近5年來新高,春濕現象嚴重。為確保育好秧、育壯秧,盤錦市氣象部門通過科技業務融合、重點用戶直通、全生育期跟蹤等舉措,助力盤錦稻米產業快速發展,香飄萬里。
        從2月28日開始,盤錦市氣象局啟動人工測墑,每旬發布土壤墑情信息,動態監測土壤濕度變化,為春耕備耕提供氣象條件分析。同時,提醒用戶防止苗床濕度過大導致土壤缺氧、封閉除草劑下滲導致藥害發生等情況發生。
        4月27日,盤錦市大洼區長財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育秧棚里,水稻種植戶的“老熟人”——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劉堯正一邊認真觀察處于兩葉半到三葉期之間的水稻秧苗,一邊叮囑:“今年稻苗長得不錯,最近要注意防范大風,本月底到5月上旬氣溫偏低,溫濕度調控一定要跟上?!?/span>
        市氣象局建立用戶數據庫,將水稻分布位置、種植規模、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需求等進行整理入庫,實現對水稻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重點用戶集中管理。4月5日,水稻適播期開端正值階段性低溫及大風天氣,盤錦市局提前發布《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專報》,盤山縣金大地種植合作社將播期延后兩天,成功避免了經濟損失。
        在盤錦鑫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育秧棚里,生產部王艷坐在辦公室里,通過為農服務物聯網平臺上農業小氣候站的高清鏡頭,對作物實時遠程監控,氣溫、濕度、光照、長勢一目了然?!敖衲甏簼駠乐?,我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棚內作物生長環境,遠程指導農戶調控溫濕度!”
        該平臺由市氣象局科研團隊研發,2020年投入應用,可實現農業小氣候站氣象參數的自動獲取,以及作物長勢的監控。合作社水稻種植大戶在整地、篩土、育苗等關鍵環節,都能第一時間獲取天氣預報以及土壤墑情信息,搶晴避濕,合理安排農事活動。
        同時,市氣象局還自主研發了“盤錦天氣通”App。種植戶不但可以及時獲取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還可以獲取所在地的天氣預報、實況信息和農業氣候品質評價分析等產品。
        目前,全市育苗工作已全部結束。5月下旬,水稻將進入移栽期,氣象為農服務的“戰場”也將隨之轉移,準備應對大風、階段性低溫、連陰雨、干旱等的挑戰。市氣象局始終以需求為導向,在水稻精細化服務的道路上持續探索。

本文轉載來源:中國氣象局宣科中心(中國氣象報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GOGO高清熟妇大尺度